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信─ 8.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8「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這是個能藉由上帝完成的“信”,充滿重大的指示且特別的例子。它告訴我們“信”的路途本身是個衝突的路途,這衝突是有攻擊者。在這裡用的字“軍”意思是“營”,代表那些生活在營中的人。這字在新約裡出現十次。(使21:34,37;22:24;23:10,16,32.用“營樓”。在來11:34;用“軍”。來13;11;13.啟20:9.用“營”)
這個字是我們要接受“信”的例子,第一個主要指示。
它不只是兩方為了征服或他們自己的目的或加增自身權力的而營造的戰爭事件。
「爭戰顯出勇敢」是告訴我們另有一個表達爭戰的本質。它不只是戰略的運用或只是勝過一位敵人,而是爆發在“信”的特別領域裡的衝突。正是那個用字,表達出在以色列進入列國事先佔據擁有的迦南地;戰士在“營”內,而且是步步競爭。
因此是指向一個預知的衝突,“聽到過的信”,且相信它,而進入從信而來的服從。
我們首先看到亞伯拉罕,“信心的父”。亞伯拉罕不只是個戰士,而是位單純的信徒;他不是位世界征服者,而是相信從上帝那聽到的事,並且去行。
他在信的路途上跨出第一步的同時,他發現那是要與強敵步步競爭的。
信的範疇因此成為衝突的範疇。而且那衝突,不是個人的如人與人之間的,而是教規上的如撒旦與上帝的目的。
我們早已看到一些世紀上的大衝突;但是,傳統遮蔽住我們的眼,我們把那些看待成撒旦本人與基督本身之間。事實上是與“上帝在基督的目的”的衝突。正是在此給我們整個事件的鑰匙。
撒旦的目標不只是防止應許的“後裔”到這世上為上帝基督本人。;而是要使耶和華所應許的的話毫無果效,進而阻撓上帝在應許中顯示出的目的。
撒旦所能知道上帝的目的只是那已經顯示的話。起初是他們(亞當)在當今這世紀“現在的天地”“治理這地”(創1:28~30,詩8:4~9)。我們已經知道撒旦在“當時的世界”(彼後3:6)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結28:12~15),在創1:1~-2時他墜落了,所以在創3:1~起他是從墮落開始被介紹。
人(亞當),因此被放置在上帝的目的裡,成為“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道)”的頭,也是撒旦第一個攻擊目標。
並非是對人(亞當)個人,而是對人(亞當)在上帝目的裡的“治理這地”的攻擊。
人(亞當)必須被攻擊因而使得在上帝目的裡的人(亞當)失敗。
這就是為何在創三所透露“人的墮落”不僅是歷史事實而已。我們不要只是去看接連的效果,不管是個人或道德上,肉體或屬靈上。我們應該聯繫它的目標,目的與設計,也就是說,我們更應該看到─擊敗有關人在耶和華的目的裡這事。
那就是位於人類歷史根基大事的主要原因。我們太注重那影響我們個人的結果反而把“在上帝目的裡的人(亞當)”這事遺漏了。
我們不必再駐足太久在此衝突的過程;只需注意下一個接著來顯示出來在創3:15-“信”裡耶和華的目的。
人已墮落。人必須死。但是,耶和華在人的目的也墮落?那是個現在提出來的偉大問題。
我們,就如我們所說的,自然地想到墮落只是影響到我們本身。都是自我,都是隨時與我有關,通常都是如此。但是上帝的話,上帝為首,上帝是第一優先,是的,萬有都是本於他。他已給人“治理這地”這權力;而現在人必須死。他已喪失他的信託。他已失去他的治理。
現在,是上帝作工的時候,就在失敗當時,在深淵墮落中聽到他第一個預言。祂宣佈祂的目的,祂不會改進人。祂已經“在他(窰匠)手中做壞了”。耶和華宣佈祂的目的要做個新人,(“第二個亞當”)一位新亞當(“最後一位亞當”),“窰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耶利米書18:4.這就是為何第一位“後裔”的來臨是被稱為“人子”,是他,“第二個亞當”擁有“治理這地”所有的權力,而不是“第一個亞當”。因此,雖然只是人在創1:28~30接受應許,而是“人子”握住那在詩篇8:4與希伯來書2:6的應許。
如今,耶和華宣佈祂的目的;而撒旦策略的一個目標,現在已經明朗了。不僅是將要來臨的那“人”,而且是耶和華在“他”裡的目的,是撒旦的“仇恨”被表明。
我們不需說撒旦是如何攻擊“眾生之母”導致那“惡者之子”出生因而毀滅所有的地。創三,約翰8:44.
我們要談的是被召的亞伯拉罕,在創12:3~7,應許給他與他的後裔迦南人的地為基業。對人類所有的賜福從此加戴於他與他的後裔身上直到永遠。
從撒旦聽到耶和華在“他(亞伯拉罕)”裡的目的宣告那刻起,他明顯地知道必須立刻對付這事,為了要步步抗拒亞伯拉罕的後裔在那為基業,事先佔據那地。
時間一定非常匆促,但是也足夠。一定是在創6:4與12:6那時。不只是在“當時”(挪亞的時代)對付所有亞當的後裔,而且還有另外一次"after that"影響那地。這第二次顯然沒有第一次廣,而是局限於迦南人的地。
一些年後,亞伯蘭與羅德遷移至此。“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創12:5.。 為何要強調“迦南地”?
因為當他拉與他的家人從吾珥出發往迦南地,但是暫停住在哈蘭(美索不達米亞)些年。這延遲,為何我們不知道,也許是因為敵人,因為已經告知他們時間搶先在亞伯蘭來臨前,延誤亞伯蘭的來臨。
所以,當我們讀到第6節“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裡。”,我們有句意義重大的插句“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這個短小的插句通常是充滿教導的,要引起我們對這句位與簡略的注意。
現代批評家總是喜歡在這“那時then”上作文章,他們喜歡用“仍然still”,而將創世記的作者時間往後推,認為出巴比倫後迦南人繼續仍然住在那地!然而那字是指迦南人早已經擁有那地,而且是事先佔據。(類似的插句在13:7.這插句是強調在敵人面前兄弟之間的惡性紛爭)
我們必須越過撒旦的攻擊耶和華的目的,那藉由否認沙拉嘗試著延遲與毀滅有關亞伯蘭的後裔的;另外與選擇居住所多瑪的羅得分手。所多瑪早已被標示為與墜落天使(猶大書6)的罪有關,而且他們突然入侵的可怕結果。
創世記14.顯示出許多支幹的利乏音,他們明顯的反叛四王(暗拉非、亞略、基大老瑪、提達)。他們的四支幹被記名,或無論如何其他人們知道他們的四個名字:因為我們被告知利乏音也被稱為散送冥(申命記2:20),以米人(申命記2:10),何利人(申命記2:12)。
似乎雖然五王與他們有關,因為四王擊打敗他們後,他們出去抗拒四王而被擊敗。但是,要命的事!羅得住在所多瑪,他與他“所有的財物”一起被俘。
在此我們到達那給我們的例證;另一個亞伯拉罕信的樣式─那藉由上帝而取勝的能力。亞伯蘭不是位戰士。他不是世界征服者或侵略其他國家的人。他是一位避免一切相爭的人。
但是,經由“信”,他「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但當他的信能夠解救他的姪子羅得,同樣的信也節制他的勇氣用刀取得土地。如果他能做成一事,他當然能夠成就另一事;但是他已經聽到那地;他已得到應許,而且“信”會為了他的對那地的所有權而等待上帝的時刻。不但他不要“據為己有”,而且他不要所多瑪王的“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或任何他的東西─惟恐他會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14:23
亞伯拉罕早已“富足”:他已擁有“道”與上帝的應許;而且,有了這,“信”擁有一切。他不再需要所多瑪王所能提供的。羅得,卻是另一面,“憑著眼見行”。羅得舉自己的目看(創14:10)。亞伯蘭“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舉目只看耶和華的命令(創13:14)。
亞伯拉罕藉由“信”能「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從所多瑪戰爭中解救他的姪子羅得;但那需要上帝的使者們從所多瑪毀滅中解救羅得。
亞伯拉罕從上帝那聽到甚麼,我們沒有被告知。但是他在解救羅得的行動是實在不像他一生行事,而且進行個那從撒冷王祝福來的特別的性格與所多瑪王的對話還有麥基洗德的干涉,“信”在這整個事件必定扮演大部分的地位。
解救亞伯蘭的上帝(v.19)就是召他的上帝,上帝一定跟他說過話。
祂是Elyon El,“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因此,他就是那位有權力給他要給任何人土地的那位。亞伯蘭承認這要求的權力,而且藉由“信”他高舉和辯護這權力。
他已對所多瑪王說“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立刻“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創15:1)。這真是祝福:這是擁有“信”;因為目前只是藉由“信”,那個他從“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所聽到的。

其他「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信”的例子,和那些爭戰顯出勇敢的人,我們必須找尋,不是在以色列與鄰邦亞蘭(敘利亞)、巴比倫、亞述或埃及的戰事裡找,而是在逐出已經佔據那地的“外邦”。這些“外邦人”才是在此特別指示的。這些敵人才是要拔除的。他們有目前的應許與上帝的祝福面對這些。祂的話已經交與摩西,而且對約書亞重複過,“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約書亞記1:5.
後半段的應許過去已經交與雅各(創28:15)。那已經傳遞給摩西,經由他給所有以色列(申31:6),再給約書亞(書1:5)。撒母耳要求過(撒上12:22),所羅門在獻殿的禱告中懇求過(王上8:54);今天在希伯來書13:5傳遞給了我們。
在那道裡藉由“信”,摩西打退西宏的全軍,亞摩利王,還有巨人的城巴珊王噩,因為他們都是撒旦(─“空中掌權者的首領”)放置於當地佔據的外邦。因而,我們讀到耶和華對摩西說,“從此起首,我要將西宏和他的地交給你;你要得他的地為業”(申2:31)。
逐出與拔除這些迦南列國不是殘酷的行為。他們是那種最邪惡的霸佔者。他們是偉人Nephilim(民13:33)與亞衲族人Anakim,利乏音人Rephaim(申2:11,20)。當地早期居民用其他名字稱呼他們。他們被稱為以米人Emim,散送冥Zamzummim,亞衛人Avim,何利人Horim。(申2:10,20,23)
那是因為他們的本性,從撒旦根源那來的特徵。那是絕對要除滅根絕的變種。
必須由以色列的刀來實行,就如挪亞時必須用洪水完成。
不久前,一位友人宣稱她不能接受這,因為她認為上帝摧毀這些國的行為真殘酷。“阿,女士”,我們是這樣回答的,“妳對祂的話根本不了解,難道妳沒有讀過:
稱謝那擊殺大君王的,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他殺戮有名的君王,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就是殺戮亞摩利王西宏,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又殺巴珊王噩,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他將他們的地賜他的百姓為業,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136:17~21)
是的。對祂的百姓那是“慈愛”,對我們“慈愛”。

違背除滅的命令是直接導致以色列離道叛教的原因;以色列的失散可追溯回到這失敗。
以色列不服從上帝除滅“外邦人”,反而“學他們的行為”而且崇拜他們的神,向魔鬼犧牲他們的兒女。“把自己的兒女祭祀鬼魔, 流無辜人的血,就是自己兒女的血,把他們祭祀迦南的偶像,那地就被血污穢了”(詩106:37,38)。
他們拒絕流那罪惡人的血,後來被“那掌死權的”所網羅導致流自己無辜兒女的血。這所有的事,遑論上帝應許他們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但是大衛卻不是如此。他成為以色列王後第一件事是前進對抗他們的一支,佔據耶布斯的耶布斯人。在那裡宰殺他們,耶布斯成為“錫安”,大王的城”。這就是為何錫安取得如此光榮的名稱,將變成全球的喜悅。上帝已經“選娶錫安”,那是祂使大衛爭戰顯出勇敢。
就在這些探索中,看到我們描繪的主題。
並不是在抵抗埃及,亞述或巴比倫上。這些敵人是上帝建立起來用來對付以色列的審判,原因就是為了以色列不除滅他們反而與外邦混雜在一起。
以色列無法對抗從外來侵略的敵軍;因為他們沒有可依賴的應許。事實上是有直接的命令去降服巴比倫。希西家對亞述抵抗能夠成功,展現出只有毀壞迦南的偶像與拋棄他們迦南人的神才能實現。
以色列,本該爭戰顯出勇敢,打退迦南人外邦的全軍,反而被亞述軍隊打退俘虜出這地,經過一些年後猶大被擄至巴比倫。
這些不是希伯來書11:34所說的“外邦”。我們在Maccabeans(Apocrypha偽經)也找尋不到。現代批評家會樂意的看待這後期信的例子。他們這麼作,不但往後推記載的西元前的日期而摧毀聖經;更錯失了聖經歷史的整體重點;失掉那從頭到尾貫穿的線頭。他們沒看到上帝的目的;因而沒看到撒旦的目標。
現在,我們可以問,這個歷史的解說,甚麼是我們的應用?我們可以從這課題中學到甚麼我們自己的指示與訓誨?
有兩件,一是個人的另一是分配的時期。
個人的應用是,我們要在營內找我們的敵人而不是在營外。我們的敵人穩固地確立在自己的堅壘內。就像古代事先佔據那地的迦南人。我們發現他們早已據為己有,命令早已發出,我們對自己的舊習性絕不談判;絕不讓步。在上帝的眼中當基督被釘十字架後那是釘十字架,我們要“當看自己是死的”。與死是沒有甚麼可以溝通的。我們無法改進他,也不能與他商議甚麼。
我們的路是清晰的。
但有些非常重要的是與其他應用有關,那是我們說到聖經“分配的時期”。
在歷史中的命令是隨著“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的應許。
我們看到如何這首先給雅各(創28:15);然後為了遷移經由摩西傳下去(申31:6);為了衝突給約書亞(書1:5);撒母耳要求過(撒上12:22),為服事所羅門懇求過(王上8:54);如今,再次,最後一次給了我們。是“祂說”介紹給我們的。是的,祂已說過;祂對祂自己的話一定守信。
“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在那可以找到?就在這給希伯來人的書信中;在書信的結尾中使徒懇求他們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初步的教導;離開那聖經中已經過去的“分配的時期”各等教訓,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成熟的地步;因為,“那完全的(已)來到”(哥前13:10)。
我們在致希伯來人的書13:5找到這應許:它位在他們與我們所處的新的“分配的時期”。他們只記住他們的領導者(非統治者)對他們所說的上帝的道(v.9);由於上帝已經說過“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v.5),他們也許大膽地說“主是幫助我的,”與“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現在應許臨到我們,連帶著不必懼怕人的命令,去記住臨到我們的那道,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始終如一。雖然“分配的時期”會改變。祂仍然是一樣,“昨日,”過去,在舊約的“分配的時期”;“今日,”仍然是一樣,上帝的恩典福音,基督的榮耀福音被宣揚;“明日”永遠的,當那榮耀總結時。
然後接著,我們有基於它的訓誨;“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 ,之後,在題到那個贖罪祭,對使徒談的對象是特別合宜的,他的訓誨是一般性的,也包括今日的我們;“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我們的敵人在裡面。以個人來說,不只是我們裡面的舊習性;而且在營中。我們不能與他們攻擊或爭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弟兄,而且迦南人在我們的境內。(創13:7,8)
在我們眼前唯一的路就是“離開”(創13:9);而且完全“出到營外”。不是在他們營中組織另一個我們的營,而是“就了他去unto Him”。祂已去至聖所。那才是我們現“崇拜的地方”,祂是我們唯一崇拜的目標。
是的。“到營外”。“主的僕人不可爭競”(提摩太後書2:24)。“分配的時期”已經改變。現在是“基督的榮耀福音”分配的時期。(哥後4:4),我們應該離開那爭競,不管是“外邦”或“弟兄”,“到(所有)營外”-“就了他去”。

沒有留言: